来自宋学文的唯一笔记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不体现在努力的程度上,而体现在思维的深度上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不体现在努力的程度上,而体现在思维的深度上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不体现在努力的程度上,而体现在思维的深度上

为什么有的人勤勤恳恳却一事无成?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不体现在努力的程度上,而体现在思维的深度上。没有深度思考,勤奋只是无用功。

回顾我8年的跨境职业履历,我能熬走淘汰很多人,甚至曾经比我厉害的人,从入职没一个月就被老板要解雇的人 蜕变成 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家猎头想把我挖过去的人,一步一步走到团队二把手、精通多个平台,一步一步走到可以把Q10平台这个烂摊子慢慢恢复到往日的光辉、给团队创造很多资源,工作效率上从一个人做一个人的活到一个人做四五个人的活,干出了一个团队的效益,也是因为这个工作方式: 深度思考+主动沟通问题+确定工作流程、方式、标准+勤奋+主动学习+实践+主动尝试未做过的+反思、总结复盘+优化,一直循环。工作认知领域上: 未知区-探索区-练习实战区-舒适区-延伸区-困难区,一直循环往复,认知半径越来越大。目标上: 多个短期目标-多个中期目标-一两个长期目标,一直坚持着,同时及时调整策略。

同样的八年时间,别人是在一个工作岗位只有一个工作经历,而我从事过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平台,我拥有6个不同的工作岗位领域和工作经历,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人多岗

2017年-2022年5月日本亚马逊运营

2018年开始拓展延伸,产品开发和数据调研分析,毛利核算,会计核算

2019年开始拓展延伸,负责日本众筹项目,涉猎一些站外网红推广

2022年5月从日本亚马逊运营转岗,营销一部高级营销助理(熟悉日本多个跨境平台、东南亚多个平台),担任营销一部团队的二把手,同时拓展延伸站外市场推广和品牌策划推广

2022年12月底-2024年8月日本Q10运营

2023年12月底-2024年8月拓展延伸,日本市场线下业务员

而且都是从小白到高手这个水平,每次转岗和拓展延伸只花了3个月-半年时间就可以做到对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非常熟悉且总结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流程框架,系统工作方式,公司很多工作标准模板和流程标准和优化,都是从我这里开始。

为什么Q10销冠离职后,将近两个月招人都招不到,然而却让我这个没做过Q10的亚马逊运营去做这个烂摊子?接手Q10之后,空降了一个组长,最后被老板炒鱿鱼,把整个Q10盘子交到我手上,我当时才接手半年而已?

因为我是最合适,而且只有我有这个能力和胆魄。很多人不愿意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尝试新的,而我都是先做了再说。

为什么站外推广,在我接手Q10之前,一直停滞不前,我接手之后就立马进度加快,而且知道如何更深层次布局站外?

因为在她们还停留在站内打法的阶段之时,我已经很早提前涉略站外,且进行实操-复盘-优化,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业绩显著,然后大家都跟着我的方式去做,部长从各种骂到怀疑到观望再到信任放手,再到已经不限制我花钱,只要我想花都愿意支持。

为什么很多优秀运营的业绩只能停留在一百万左右或者五十万~一百万以内的阶段,而我可以突破两百万到三百万再到四百万?

因为很多人只停留在一个平台,只停留在线上去做业绩,而我早已提前涉略多个平台和线下,并且进行实战,他们用一个脚走路,而我是两个脚一起走路,速度自然不可比拟。他们还停留在平台战术上研究,而我已经在平台战略上跑赢了他们。所以我可以多次东山再起,可以走上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又一个巅峰,爬了一座山又继续挑战另一座山更高的山。

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比过去一个月的自己进步更多,比别人多走一步,思维上和思考上比别人更深一层更广一层,每天多努力一些,我只会走得越来越快,也走得越来越远,走得越来越高。

所以我从来不担心会被公司解雇,我对自己的未来从未焦虑过,反而越来越有信心,遇强则强,迎难而上。同时也有底气说炒老板鱿鱼就炒老板鱿鱼,也有任性的资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