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学文的唯一笔记
关于生命的探索
关于生命的探索

关于生命的探索

我们中国是一个丰富多元、民族众多的国家,一个青年谈爱国不应该是抽象的,应该实践化,多去看看我们的国家,接触不同民族的人,这样你的感情才深刻。我们看李娟写生活在阿勒泰的那些人,如果你没去过那里,你的感觉可能就比较有隔阂。今天我们很多人热爱一项事物都是很间隔、抽象的,很多人讲了半天爱国,内蒙古没去过,云南没去过,西藏没去过,新疆没去过,那种爱总感觉缺一点儿内在的、真实的生气。我们要建立起跟这个国家深度的感情,就要实地去感悟,这才是我们的力量来源。

历史给予这代新青年最大的价值是,促使我们思考到底该怎样释放自己的青春、怎么走过这一生。欧洲青年普遍流行一种生活方式——间隔年。比如他们大学毕业后,会去澳大利亚做公益,或者做别的事情,进行工作性漫游,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认识,获得一种与原来文化、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体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怎样生活。农业社会是一个循环式的社会,没有这个跨度,我们很多年轻人大学一毕业,马上着手找工作,一辈子缺乏这么一个过渡阶段。

一个年轻人,首先要体会自己的迷惘。一战之后,迷惘的一代出现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都有过迷惘的阶段。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太缺乏迷惘,太确定了,一步步都是传统的路数,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多赚点儿钱,买个好房子,一切都是确定的,但这个东西太“农业社会”了。一个当代青年,面对这么丰富的社会,如果不迷惘那就太肤浅了。如果一个毕业生发愁、难过、想不通,那就对了,就怕他一清二楚。年轻人需要给自己一个思考、一个探索、一个疑问。海明威那一代,打碎一切,重新生活。《太阳照常升起》这部作品里写心灵破碎受伤的青年去探寻新的生活,就是在迷惘中开拓的。这在当下特别需要年轻人有种硬汉精神,有坚强的生命力,这才能承担得起迷惘。现在很多人害怕迷惘,期待风调雨顺,期待农业社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产规律,什么都按照节气来,没有什么意外,但这完全不符合我们接下来10年、20年即将要发生巨大社会变迁的现实情况。我建议年轻人多看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Pi与老虎相伴,要是没有这只老虎,茫茫大海,一片孤独,这个年轻人早死了。一开始他想把老虎赶走,到后来才发现这只老虎是他生命的支援,与老虎的抗衡,帮他度过了人生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与老虎同行,这才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有的精神。

年轻人还要学会承受孤独。现代社会与农业社会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人是无限多元性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像农业社会都在家族社会里,相互认识,不存在孤独问题。但是今天的城市化、中产化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都“在路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有4.9亿人与其户口是分离的,更不用说今天我们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60%。城市是由迁徙来的人所组成的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要求人一定要能承受孤独。孤独不是坏事情,孤独本身是一个体会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我们生命的过程。只有孤独的人才有真正的交流能力,因为他有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

另外,年轻人还要敢于做一个开拓性的人。这个世界有个规律,凡是开拓性的人都有点儿“丑陋”,凡是完美的人都是过去式。过去发展出的成熟的东西才是完美的,它有标准,比如怎么化妆、怎么穿着,都是过去的经验。凡是要实现突破、做实验的,需要试错的,就显得比较丑陋。有挑战性的事物,有不确定性,不可能是完美的。你愿意做一个不完美的人,但必须也是一个开拓新时代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多元性,对自己不习惯的东西,一定要能接纳。一个人是活着的、复杂的,有各种生态。有一篇文章写作家为什么酗酒,因为半夜三更,夜深人静,作家写到后半夜越写越孤独,这时候想给自己来一点儿温暖,往往就会喝点儿酒。一个人身上有一个优点,必然对应着一个缺点,这是一种自我的结构。

还有一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要深切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处在这个归零时代,我们14亿人开辟的新的阶段,前方没有

参考经验,再有经验的人,再有知识的人,也只是一个人而已。所以这个时代需要人保持对世界的好奇,需要有对世界的巨大吸收力。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有个学生,他在神庙听到有人问谁是我们希腊最有智慧的人。神说苏格拉底最有智慧。他回去跟老师说,神说你最有智慧。苏格拉底听了不相信,带着学生到全希腊转了一年,最后回到雅典。苏格拉底跟学生说:我终于发现我是整个希腊最有智慧的人。学生一听,问:老师你怎么知道的?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遇到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有智慧,而整个希腊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一无所知,所以我是最有智慧的。

我一无所知,年轻人要保持这样的自省。不要封闭,不要自以为是。归零时代就是一个伟大的开锁时代、伟大的学习时代。所以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要探索新的价值,要去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不能固守成见、故步自封,一定要像孩子一样天真,面向时代学习。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打破一切权威,去热爱真实的世界。要学习达·芬奇这样的艺术家,你看《蒙娜丽莎》这幅画为什么好?因为它的背景,没有天使、圣徒,没有神的光辉,只有大自然。推荐大家多读一些欧洲18世纪启蒙主义的书。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要编百科全书?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以前的规定认知这个世界是平的,多宽多长,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今天我们的脑子里有很多虚拟的东西,要去除里面被神秘化的东西,一定要踏入真实的世界里,这就需要我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热爱土地,在地表上生活,而不是虚构地生活。

有些人旅行,到了地方就是自拍留影,做的都是美食攻略,很可惜,这样的人出去旅行等于没旅行。怎么达到认识真实世界,打开自己视界的目的?生活需要“品”,不是到处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西方葡萄酒文化中人们重视“品”,不是喜爱这个味道,而是通过“品”体味不同的味道。哪怕这味道我不喜欢,但仍值得仔细地品它。生命就是一个“品”的过程,在“品”中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建立起自己跟这个世界真实的关系,而不是那么狭窄的偏好。

最后,年轻人还要特别培养创造精神。中国未来的20年会有很多空白,社会需要一种原创精神,突破现有的枷锁,才能描绘一片幸福的蓝图。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躺平之后要思考探索的,未来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是消极地躺平再躺平,而是生命中暗含一种积极的探索精神,大家躺了半天躺不住了,跳起来去干自己的事。

今天我们的年轻人依托的是民族文化,但最大的问题是自由不够,对自己的自由认识不够。我们的城市是陌生人社会,城市里不会被环境牵制,自由度高。但今天很多人,身体在城市里,文化和精神还在农村,遇到事情时不敢做自己的选择,都是要环境肯定、爸妈肯定、朋友肯定、同学肯定,而后才敢去做,以为天下人都盯着自己,自己吓自己,迈不出去也就丧失了自由。很多人心里都应该惭愧,因为一辈子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我们今天身体和精神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这是我们今天中国青年面对的最大问题。一旦想通,我们的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精神面貌会非常不一样。一个人既要年轻,又要有青春,但据我观察很多人一辈子只年轻过,没有青春过。青春的热量和力量,青春的梦想和激情,都不曾感受。

年轻人面对未来,第一步可以躺平,躺平之后想一想,好好体会一下,接下来带着勇气与探索精神继续前行。关键是要有行动力,去打开我们的自由。只要敢去尝试,每个人都能做到。

我们每个人都要向着光,因为在黑暗里只能看见黑暗,向着光,像向日葵一样绽放出自己最强大的生命力,去过值得过的生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