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学文的唯一笔记
爱是积累来的,不爱也是
爱是积累来的,不爱也是

爱是积累来的,不爱也是

在任何体验里,我们都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在爱情发生或消退时,我们都做了决定,允许或者推动它发生。爱或者不爱一个人,不是突然降临到你身上的神秘力量,而是一个选择。

其实,倘若真的能有想爱就选择全力去爱,不爱了也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倒真不会有什么烦恼。很多人真实的现状是,彻底了断会不甘、不舍,想爱又无力。拿又拿不起,放也放不下,在纠结、煎熬中蹉跎了大半生。

当我说对一个人的感受是一个选择时,很多人无法接受,因为人们无数次做出了选择,但是自己并不知道。那些选择都发生在非常精微的意识层面,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做的。这种状态是心理学说的模式自动化反应,佛法里称之为“无明”。

在关系里,我们有以下四种浸泡在无明状态里的姿势:

一、演绎;

二、印固;

三、迁怒;

四、找平。

每段亲密关系的初始都是美好的,因为如果没有美好的感觉,根本就不会开始,也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各种爱恨纠葛的故事了。我们究竟是如何创造出对一个人爱或不爱的感觉?先从爱到不爱这个过程开始吧。

一、演绎

演绎就是一个事件发生之后,产生了一种情绪,然后在头脑里不断地放大、渲染这种情绪。通过一个场景来讲,大家会更容易明白。

一个重要的日子要到了,老公答应太太会准备礼物。结果到了那一天,他全给忘了。他两手空空地回家之后,才想起来,也诚恳地道歉了。女人虽然很不高兴,但没有让自己失态,当场发作,也说“忘了就算了吧”。

晚上,两个人在尴尬、微妙的气氛中上床睡觉了。女人半天睡不着,越想越生气。因这类事不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想起他给他妈精心挑礼物时是多么上心啊,对我竟然这么不在意……回头看看旁边这个人睡得正香,女人更生气了:我这么难过、生气,你竟然还睡得着!

她可能会把过去那些男人让自己失望的事情都想一遍,演绎了大半宿才睡着。第二天早上,男人还以为头一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果女人经过一晚的情绪渲染,比前一天的情绪早就强了几个等量级,自然是隐藏不住的,于是各种冷言冷语、夹枪带棒的话时不时地就出来了。迟钝的男人自然是被搞得一脸蒙圈,如果内心力量也不强大,很有可能就怼回去了。而且,面对一个擅长演绎情绪的伴侣,自己的心智又没有足够成熟,无法理解的话,他们最常用的话就是:

“你有毛病吧?”

不被理解以及在亲密关系里的无力感就这样开始发酵了。

二、印固

演绎是创造未来可以印固的素材,印固是不断强化和感染过去演绎出来的情绪,把那些事件和情绪带到现在和未来。再进入一个情景。

普通的一天,你正在收拾房间,突然看到对方的一件衬衣,想起买衬衣那天在路上吵架的情景,想起他对你说的伤人的话,又想起三个月前他做的一件事,还有昨天他……

如果旁边有人,看到你只是发了几分钟的呆,但是你内在早就电光石火、百转千回了。当你把衬衣收进抽屉里时,你内在的状态可能已经跟三分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你是个非常冲动的人,可能会延续这个情绪直接做出反应,比如直接打电话给对方,发泄情绪,说些难听的话。也可能你暂时在行为层面忍住,但等到了晚上,对方回家之后,你看他的感觉已经和早上不一样了……

有时,一个小小的刺激点,就会引发一次投入的演绎过程。甚至有时,没有任何刺激点,那些念头也会自动、自发地冒出来。

当然,有这种模式的人对于回味那些受伤害的悲情故事非常擅长,他们对于细节的描述可以精准到“令人发指”。那些久远的故事,如何能在他们的生命中历久弥新?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故事发生后的生活中,没有哪一天他们真正活在当下,而是全心全意地活在他们当时所身处的情景之中。他们会不断地在头脑中回放那些故事,在做饭时、独处时、做爱时、失眠时一次又一次地回忆那些情景,把过去久远的感受复制到现在的生活中,变成自己的人生底色。

三、迁怒

这次我来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几年前的一次,我们一家四口自驾游去大理旅行,原计划是开到贵阳休息一晚,但是那天我们开得很顺利、很快,不到下午5点就到贵阳了。于是,先生提议,不花时间留在贵阳,直接开到昆明算了,反正我们开的SUV的后排座椅可以放倒,孩子们躺在上面睡觉完全没问题。而且,在车上睡觉的新奇体验,她们肯定会很喜欢。我觉得听上去还不错,就同意了。

结果到了晚上11点,孩子们太兴奋了,死活不愿意睡觉。我白天开车有些疲惫,只想尽快把她们哄睡了,我好安安静静地睡一下。可是,越是希望她们赶紧睡,俩妞越是一点儿想睡的意思都没有,躺在车上玩得不亦乐乎。而我开始烦躁起来,而且很快,因为困倦,我感觉到整个头部开始一抽一抽地疼起来。

身体的不舒服让之前的低落情绪变得更强烈了,在能量低的时候,低能量的念头也随之而来。我想:要不是这个不靠谱的男人临时改变计划,我们现在就在酒店里;孩子们不会这么兴奋,会正常睡觉,我也可以躺在舒服的床上睡个好觉,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难受了……

当这个念头升起后,我比刚才更不爽了。我看了一眼正在开车的先生,他的后脑勺都变得讨厌起来。

就在我沉浸在这个念头几十秒之后,多年学习成长和大量训练的效果显现了:一份觉知突然升起,我的观察者上线了。我意识到了我正在干什么,过去人格中喜欢演绎负面情绪和迁怒他人的老模式又回来了。那些我在成长之前无比熟练的头脑游戏,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试图“死灰复燃”。

当我觉察到这些时,我开始更深入地观察自己情绪底层的结构:我认为现在已经很晚,她们应该睡了;而且,我内心有个期待,期待她们赶紧睡觉,好让我可以休息,我现在很需要睡眠。这个执念让我在面对孩子迟迟无法入睡时变得烦躁和焦虑,而这种烦躁情绪则让我更疲惫,甚至直接出现了身体反应——头疼。事实是孩子们不想睡觉,但我因为内心的期待,却一直在抗拒这个事实。

我刚刚做的事就是我在课程里常常跟学员讲的:“我们在用头脑里的期待跟当下发生的事实对抗,而最后一定是事实会赢,因为它正在发生。”而当我没有觉知地掉到自己正在跟事实对抗的执念中时,就升起了很多不舒服的感觉——情绪上的和身体上的。

而且,为了对抗这个事实,我在头脑里分支出一条“如果按原计划进行”的时间线来。并相信,在那条时间线上,如果没有老公不靠谱的提议,去了酒店,孩子顺利入睡,自己安心休息的期待就会完美地发生了。继而延伸出对老公的不满,把自己和现实对抗带来的不适感都让先生来承担。

当我看清自己头脑玩的这些把戏之后,我马上停止了内心对先生的责备,让自己更为中正地来看待这件事。事实上,先生提议时,我是同意的。我参与了这个决策,但是当这个结果不如意时,我就不想承担了,而把责任都甩到先生那里去了。

如果真的按原计划并不能保证一切真的就会顺利进行,孩子们在酒店也可能不会早睡,或是又有什么别的状况发生。总之客观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决策可以保证不出现我期待之外的事情。

当看清了这些头脑把戏的结构后,我做了一个深呼吸,调整了一下。然后,我决定完全接纳当下所发生的:孩子们想玩就让她们玩一会儿好了,头疼不舒服就安心地跟自己的头疼待在一起,也没有关系。

很神奇的是,就在我做决定的那一刻,我的头就没那么疼了。而当我真的放松接纳、平静地陪着孩子们时,没过多久,她们就睡着了。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没有及时觉知到自己在头脑中演绎的过程,而是任由自己的情绪无限放大,并迁怒到伴侣身上,会发生什么。那么,很快我对老公的不满就会变得更为强烈,那些过往对他“不靠谱”的所有评判都会被勾出来,曾经发生的那些不爽的事情桩桩件件都开始涌上心头。

他只是在前面开车,而我在后面已经“百转千回”了。无论我是立刻找碴儿发泄情绪,还是把这一刻的情绪按下来,当把孩子哄着坐回到前面的副驾驶位置时,我都已经和一个小时之前的状态不一样了。我无法平和地跟老公沟通,他无论跟我说什么,我都会没好气地回应,甚至会让这股情绪影响后面游玩的行程。

这就是很多人亲切而熟悉的日常。

四、找平

前三种姿势基本是三位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但是,如果光有前三种,我们是不会进入后面煎熬、纠结状态的,因为不停地演绎、印固和迁怒,很快对伴侣的厌烦就会累积到极致,然后一秒钟也受不了要离开。

不过,离开也是需要力量的。

当我们力量不足,不敢去面对完全未知的生活,对伴侣又有依赖时,我们就只能留在原地,也就需要忍受在那之前自己创造出来的对伴侣的失望感和厌烦感(虽然大家都意识不到这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可是,这样实在太难受了,所以为了让自己留在原来的位置可以舒服点儿,我们就需要找平。

找平不是真的平衡,只是自我安慰。比如,在“演绎”那个故事里的太太,当第二天她跟老公争吵之后,离婚的念头很可能就已经冒出来或快要冒出来了。她气鼓鼓地去上班,在处理一些其他的事务时,之前的情绪会被冲淡一些。这时,她头脑里会冒出另一个声音:“算了,虽然他对我总是很粗心,但他至少还是很勤奋、很上进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评判对方的A,引发了自己不爽的感觉。为了让自己恢复平静,我们就翻出对方的优点B来补偿一下,让自己暂时好过一点儿。但是,这种找平并不是真的接纳对方,也没有真的看明白自己的人格模式,因为不久后另一件事情的触发,你又会“爆”了。

很多时候,人们还会用贬低对方的方式来找平:

“女人嘛,不跟她一般计较。”

“小地方来的人,不懂,算了。”

“她年纪小,我就让着她一点儿吧。”

“男人都这样,别太较真儿了。”

这样的方式看似可以更包容对方一些,但是通过贬低和轻视对方造成关系中的不平等来获得虚假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是极其脆弱的。而且,会剥夺对方在改变的力量,为关系埋藏极大的隐性伤害。人们容易在关系里做受害者,要么受害于某个具体的人,要么受害于某种更抽象的力量,比如命运、无常、时代、体制……

有意思的是,很少有纯粹的找平者或纯粹的受害者,他们常常都是在这两种模式中来回摆荡。

其实,所有的受害都是无明造成的。无明会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甚至会影响生命的所有领域:工作、金钱、健康……其实,人生是可以避免在困境中艰难抉择的。

所谓“困境”就是要么看不到出路,要么每条出路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情况变成现在这种进退两难或举步维艰之前,他们已经做了无数个细小的选择,才把所有的机缘都牵引、聚集到这种状态。

只有生活在无数次的无意识选择之后,累积到足够大的冲击,人们才会意识到,这种觉知是被巨大的痛苦撞出来的。不幸的是,很多人对痛苦的耐受力异常强大,所以他们无明的程度也会很深。对自己的自动化反应没有觉知,就意味着你是没有自由的,只能任由自己被一股在自己体内,却毫无觉知的力量拖拽到生活的困境里去。

无明带来僵局,而清明带来自由,自由才会有力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