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学文的唯一笔记
自律背后的二大病因 精神能症 人格症状
自律背后的二大病因 精神能症 人格症状

自律背后的二大病因 精神能症 人格症状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2022-07-12 23:05:20

第一部分    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2022-07-12 23:13:49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2022-07-14 09:07:46

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时都想回避,甚至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假装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还有的人用药物和毒品来麻痹自己,企图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我们总是回避问题,而不是直接面对它们;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承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2022-07-14 09:09:14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有的逃避问题者,宁可躲藏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世界里,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这无异于作茧自缚。心理学大师荣格一针见血地指出:“神经官能症,就是人生痛苦最常见的替代品。”

2022-07-14 09:09:37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2022-07-14 09:11:53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2022-07-14 09:12:00

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这些原则并不复杂,即便是10岁的小孩也能够掌握。不过有时候,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会因忽略和漠视它们而遭遇失败,甚至自取灭亡。实践这些原则,关键取决于你的态度,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对于那些时刻都想着逃避痛苦的人,这些原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他们也绝不会从中受益。接下来,我就要对这些原则进行深入的阐述,然后,再探讨它们背后的原动力——爱。

2022-07-14 09:12:20

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她总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六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她总是尽量回避,结果,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工作却拖延了下来。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变得相对轻松了。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我就这样给她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小时计算,一个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我的看法,并坚决照此执行。由于她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所以,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2022-07-14 09:14:12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2022-07-14 09:14:20

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例如,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多一点儿耐心,让同伴先玩游戏,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有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2022-07-14 09:16:11

让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机。当孩子满12岁时,应该已经无须父母敦促,就可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如果是这样,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就会把这个原则内化为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2022-07-14 09:16:23

“先享受,后付费”成了他们人生的座右铭。

2022-07-14 09:18:10

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常受到严厉的责骂和体罚,即便小有过错,父母也会怒不可遏:辱骂、威胁、恐吓、掌掴、脚踢、鞭打、拳击,可谓花样翻新。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因为它本身就违背了自律的原则。没有自律原则作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2022-07-14 09:18:49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有些父母常常告诉孩子:“照我的话去做,但不要学我。”他们在孩子面前酗酒无度,烂醉如泥,或者在孩子面前破口大骂,拳脚相加。他们缺乏长辈起码的自制力、尊严和理性;他们形容邋遢、一塌糊涂,甚至偷懒耍滑、背信弃义。这些父母的生活毫无自律,却强迫孩子有条不紊地生活,结果可想而知。假如父亲三天两头殴打孩子的母亲,那么母亲因儿子欺负妹妹而对其施以体罚,又有什么意义呢?又如何能指望儿子听她的话,控制好情绪呢?在孩子稚嫩的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父母的爱至关重要。即使家庭环境充满混乱,生活贫困,只要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相反,即使父母身为医生、律师、企业经理或是慈善家,生活方式相当严谨,但如果缺少爱和温情,他们培养出的子女照样会随心所欲,恣意妄为,不懂得自律。

2022-07-14 09:19:45

如果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花时间去欣赏它,照料它。譬如,某个小伙子终于拥有了心仪已久的汽车,那他一定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汽车上面:擦车、洗车、修车、给汽车美容、不停地欣赏它、整理内饰……你也可以观察,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是如何精心照料自己的花园的,他会细心地浇水、施肥、修剪、除虫、嫁接、移植……同样,对子女的爱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陪伴他们。

2022-07-14 09:22:06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在孩子明显需要培养自律能力的时候,我们不是挑起担子,而是不耐烦地说道:“我没精力管你们,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到头来,当孩子犯下错误逼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们头上,不是打,就是骂。我们根本不愿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不考虑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适合。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2022-07-14 09:22:56

聪明的父母决不会这样做。问题发生之前,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他们会用恰当的敦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学习自律。他们会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从孩子吃蛋糕、做功课、撒谎、欺骗、逃避责任等行为中,及时发现问题;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紧,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时候该批评。他们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用小小的亲吻、拥抱和爱抚,用小小的警告和批评,就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使问题消失于无形。

2022-07-14 09:23:07

可以断言,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当孩子面临痛苦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领受父母的这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出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2022-07-14 09:23:26

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2022-07-14 09:23:43

他们也会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爱的保证,而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有些父母贪图省事,缺乏耐心,动不动就会用“遗弃”来威胁和管束孩子:“照我的话做,不然我就不再爱你,你自己想想,会落得什么下场!”——那当然意味着抛弃和死亡。这样的父母把爱心丢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控制和专制,这使得孩子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觉得世界是不安全的,甚至把世界看成是地狱,这种恐惧的感觉会一直保留到成年以后。他们宁肯提前透支未来的快乐和满足,也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在他们眼里,将来太遥远、太渺茫、太不可靠,所以,即使将来比现在好过许多倍,他们也不愿意去等待,只愿意得过且过。

2022-07-14 09:25:16

那个使刹车无法移动的小开关。我又做了细致研究,发现用手指向上一扳,刹车就可以自由活动。于是我就这么做了:指尖轻轻一拨,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我异常振奋:嘿,我真是一流的机械师啊!

2022-07-14 09:26:28

我相信,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2022-07-14 09:28:03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前面已经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问题降临时,势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2022-07-14 09:31:16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2022-07-14 09:34:54

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2022-07-14 09:35:07

她以为,自己的寂寞完全是自己性格怪异的结果。治疗发现,她的智商高于常人,进取心也比一般人强烈,这才是她和别的军官妻子以及丈夫合不来的原因。她终于意识到,寂寞并不是她的错。她做出了更适合自己的选择:不久后她和丈夫离婚了,回到大学校园,一边读书一边抚养孩子。她如今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嫁给了一位事业有成的出版商。

2022-07-14 09:39:46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不够资格,因而缺少勇气和个性,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常常说“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无奈之举。

2022-07-14 09:40:27

治疗神经官能症比治疗人格失调症容易得多,因为神经官能症患者坚信问题应由自己负责,而非别人和社会所致。治疗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比较困难,因为他们顽固地认为问题和自己无关,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祸首。

2022-07-14 09:40:44

不少人兼具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统称为“人格神经官能症”。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内心充满内疚感;而在另一些问题上,他们却拒绝相信责任在于自己。治疗这样的患者时,需要首先治愈神经官能症,让患者对治疗树立信心,进而接受医生的建议,纠正不愿承担责任的心理,消除人格失调的根源。

2022-07-14 09:40:58

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调症,都会本能地逃避责罚。

2022-07-14 09:41:38

弟姐妹打架,大人追究起来,所有的孩子都会忙不迭地推卸责任。不少孩子也都患有某种程度的神经官能症,把自己承受的痛苦看成是罪有应得。缺少关心的孩子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应该归咎于他们的父母没有对他们付出足够的爱。青春期的孩子在无法得到异性的青睐,或在运动方面表现糟糕时,也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缺陷。他们难以意识到,即便体力和智力平平,他们也可以大器晚成。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2022-07-14 09:42:04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问题不敏感,视而不见,甚至自身还存在缺陷,那么,父母就会阻碍孩子的心智成熟。神经官能症患者,由于他们总是主动承担责任,所以只要症状轻微,不过分越俎代庖,也可以成为很棒的父母。但是,人格失调症患者多是不称职的父母。他们不愿承担作为父母的责任,其本人又不知不觉,所以,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无异于恶性循环式的摧毁。心理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痛苦。”也就是说,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责怪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的子女。他们不履行作为父母的责任,不给孩子必要的爱和关心。孩子的德行或学业出现问题时,他们从来不会自我检讨,而是归咎于教育制度,或是抱怨和指责别的孩子,认为是他们“带坏”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常常指责孩子:“你们这些孩子,都快把我逼疯了!”“要不是为了你们这些孩子,我早就和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你们的妈妈神经衰弱,都是你们造成的!”“要不是为了抚养和照顾你们,我原本可以顺利读完大学,干一番真正的大事业。”他们为孩子日后逃避责任提供了榜样,还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的婚姻很不幸,我的心理不健康,我的人生潦倒不堪,全都是你们的责任。”孩子无法理解这种指责多么不合理,于是就归咎于自己,由此成了神经官能症患者。因此,父母有人格失调症状,孩子也会出现人格失调或神经官能症,上一代的问题影响下一代的成长,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2022-07-14 09:48:27

你的问题和时间有关。是你的时间,不是我的时间。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你,斯科特·派克,在时间管理方面出了问题。我就说这么多。”

2022-07-14 09:50:20

我坚信他患有严重的人格失调症,不然怎么可能对我的问题漠然置之呢?我态度谦虚地请他帮助,可这个该死的家伙,不肯承担起他的责任,哪里还有资格做门诊部主任!作为门诊部主任,这样的问题都不能解决,到底还能做什么呢?

2022-07-14 09:50:35

三个月过后,我渐渐意识到贝吉里主任没有错,患有人格失调症的是我,而不是他。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是我,只有我,能决定怎么安排和利用我的时间。是我自己想比其他同事花更多时间治疗患者,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应该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

2022-07-14 09:50:57

看到同事们每天比我早两三个钟头回家,令我感到难受,而妻子抱怨我越来越不顾家,同样令我感到难过和愤懑,但这不正是我自己造成的吗?我的负担沉重,并不是命运造成的结果,不是这份职业本身的残酷,也不是上司的压榨逼迫,而是我自己选择的方式。同事们选择了和我不同的工作方式,我就心怀不满,这实在毫无道理,因为我完全可以像他们那样安排时间。憎恨他们的自由自在,其实是憎恨我自己的选择,可是这本是我引以为荣的一个选择。想通了这一切之后,对于比我更早下班的同事,我不再心怀嫉恨。虽然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工作,但心态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22-07-14 09:51:04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如果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那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遵循这条原则。

2022-07-14 09:53:05

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如果地图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2022-07-14 09:53:19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并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完全忠于事实。

2022-07-14 10:09:36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实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也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把大便弄到裤子上、一连许多天都不刷牙,同样也是我们的“自然本性”,但事实是明摆着的:我们必须超越这样的自然本性。和

2022-07-14 10:10:28

不管个人还是组织,要想接受质疑和挑战,必须要真正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的地图。完全忠于事实的第三个要求,就是我们需要一辈子保持诚实。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反省,确保我们的言语能够准确地表述出我们所认知的事实。

2022-07-14 10:11:13

诚实可能带来痛苦。人们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在“水门事件”中,尼克松总统说谎的情形既单纯又可笑,就如同一个打碎台灯的4岁孩子在母亲面前拼命辩解,说台灯是自己从桌子上掉下去的。因为畏惧挑战带来的正常的痛苦,所以就靠撒谎来逃避,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2022-07-14 10:11:27

说到逃避,我们就要提一下“捷径”。有时,人们会试图用捷径来逃避困难。为了更快地达到目标,我们总想选择更短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捷径”。作为正常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进步得更快,希望通过合理的捷径,实现心灵的快速成长,但不要忘记:关键的字眼是“合理”。为了通过学位考试,我们可以去阅读一本书的梗概,而不是把整本书读完,这就是合理的捷径。如果梗概内容全面而精炼,我们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又能获得必要的知识。作弊则是不合理的捷径,它或许能让我们侥幸通过考试,获得渴望已久的学位证书,但却无法让我们拥有真正的知识。这样,我们的学位就完全反映不了我们的真实水平。假如这份学位成了我们人生的基础,那么我们呈现给世界的面目就是一幅假象,而不是真实状况的反映。我们需要继续撒谎和掩饰,才能保护假象不被揭穿。

2022-07-14 10:11:34

要使心智成熟,接受心理治疗是一种合理的捷径,但这一点却常常被人忽视。我们听到的最常见的辩解,就是质疑心理治疗的合理性——“我担心治疗会使我产生更多的依赖,让治疗本身成了一副拐杖,而我不想依赖拐杖前进。”其实,这样的托词只是对内心恐惧的掩饰。接受心理治疗对于我们心灵的意义,有时就像使用锤子与钉子建造房屋一样,它并非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没有锤子和钉子,照样有可能修建起一座房屋,但是整个过程通常更缺乏效率,难以令人满意,很少有哪个木匠因为不得不依赖锤子和钉子而对自己异常失望。同样,一个人心智的成熟,即使不通过心理治疗也完全可以实现,不过整个过程可能更加漫长和艰难。使用有效的工具作为成长的捷径,完全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2022-07-14 10:11:42

呢?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原则: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2022-07-14 10:14:15

万名士兵不过是战争工具而已,而在另一位将军看来,士兵不仅仅是作战的工具,还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是他们各自家庭的一分子。那么面临生死关头,哪位将军更容易做出决策呢?很明显,答案就是前者,因为他不必忍受心智成熟者所历经的痛苦。类似上述情形,也会发生在老板、医生、教师和父母身上。人人都可能碰到机会,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但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而杰出和伟大本身,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表面上这是一种悖论,其实不然。

2022-07-14 10:19:14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求精神和意识的发展。但是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即便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时痛苦的强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你或许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还要追求精神的发展呢?”坦白地说,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幸福的本质所知甚少。或许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