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学文的唯一笔记
谈工作
谈工作

谈工作

人要先把一个事情做透,做到专业领域里最好的状态,然后这时候才能说你到底爱不爱它,才能说你到底真正适合去做什么。

一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跋涉,而这个过程你不能抱怨,这个探索也是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尽心努力到最后还是不喜欢,那时你才能真正说“我的生命不属于这个地方”。但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意志品质,那就是获得,然后你可以重新探索、重新出发。

年轻人要将自己的喜欢变成真实的行动,那就是去工作。对一种事物到底喜不喜欢,我们不能仅在表面判断,还必须经历对它专业化的渗透,投入专业分工的劳动深度里去。一种事物穷极到深处就会有自由,就会升华到艺术层面的享受。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广为流传,据说他曾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画,画了很多年。这个基础阶段是很苦的,但苦过那个阶段,你觉不觉得快乐呢?你会不会由此喜欢上观察人,喜欢上观察这个世界?如果那个时候不喜欢,就说明自己当初声称的喜欢并不是由衷地喜欢。

现代社会都是高度分工的,一个人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工作,在正规的生产劳动里能不能获得自由,获得一种生活的艺术性,这需要一个非常艰巨的探索过程。你自己的特性天赋,对世界的感知,它能不能统一到你的工作里来,能不能让你在工作里获得一种真正的愉悦,首先是需要你将工作做到一定的深度后,才会认识到工作魅力的。

一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跋涉,而这个过程你不能抱怨,这个探索也是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尽心努力到最后还是不喜欢,那时你才能真正说“我的生命不属于这个地方”。但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意志品质,那就是获得,然后你可以重新探索、重新出发。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持续寻找、持续探索的过程。年轻人在追寻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很多,苦不是要回避的东西。有的人觉得这份工作很苦,所以不喜欢,这样就错了,没有任何工作是不经过一番辛苦就能易取易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要先把一个事情做透,做到专业领域里最好的状态,然后这时候才能说你到底爱不爱它,才能说你到底真正适合去做什么。不能因为一开始艰苦就退避。生活从不轻松,苦的过程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

佛教里面四圣谛中的一个就是苦谛,苦谛形容人必须经历的各种苦。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苦。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的苦是额外的,苦的意义在于价值,关键是要找到价值所在,而不单纯是苦不苦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感是生命有投入才会获得的,这种投入就是价值感。

再进一步讲,是否喜欢一份工作,你要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做这件事情,这辈子会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生命须臾,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度过这些岁月,这是最有价值的。

唐僧师徒四人去取经,一路上打打闹闹,有分歧也有团结,最后八十一难过去了,彼此才知道大家共同经历了这么好的岁月。这种一起奋斗的情感最珍贵。

做任何工作,你历经千难万苦,最后让你不放弃的,实际上还是人,当然这工作首先是你自己喜欢的。和对的人一起做对的事,这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选工作,首选工资高,其实方向都走错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