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者怕通货膨胀,就像魔鬼怕圣水一样。他们时刻警惕,睁大眼睛,观察每个统计数字,不管是消费价格、生产价格、还是计时工资或工资指数,只要有一个数字提高,气氛就会变坏,指数就会下跌,很多人因此断定通货膨胀不利证券交易。但这种观点只有部分是正确的,通货膨胀对股票交易并无负面影响。甚至,追根究底而言,股票和其他有形资产一样,必须靠通货膨胀带动。
只有中央银行为消除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各项措施,才会对证券市场产生负面作用。前面描述过的德国战后发展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形。当时景气过热,以致联邦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降温,以免引起通货膨胀。
大家可能会问,如果像我在前面一章所说的,通货膨胀是刺激证券交易的兴奋剂,为什么联邦银行要消除通货膨胀呢?这就像酒精和尼古丁,沾上一点,算是兴奋剂,但是如果连续不断抽烟和酗酒,结果就不然。说得白一点,通货膨胀就像是加温中的浴缸,坐在里面很舒服,但必须小心,因为随着水温加热,水也会烫伤人。
通货膨胀如果失去控制,就会导致经济危机。当经济高度繁荣导致需求增加,生产和服务无法满足需求时,供需失衡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扬,由于工业需求提高,重要的原料价格上涨。
一段时间后,零售价格也会受到影响,一般家庭的生活开销费用增加,购买力降低。于是工会要求增加工资,工资增加后,使生产成本也增加、服务价格上涨,零售价格继续上涨,工会则再要求调整工资。于是形成工资和价格互抬的螺旋,最后导致急骤性的通货膨胀,结果是货币严重贬值。
为免遭货币贬值影响,民众纷纷提出存款,购买有形资产,包括黄金、名画、邮票、古董等,资金从金融体系中被抽走,经济体缺乏投资资金,导致大批裁员,最后形成严重的经济危机。
金本位制时期的法国就是这种情况。法国人极重视黄金,所以他们把大部分的存款投资到黄金上,而经济体恰恰需要这些资金,导致法国经济持续多年萎靡不振。直到70年代,金本位制取消后,法国经济才得以复苏。
但联邦银行进行的却是一场像唐吉可德大战风车一样的战斗。通货膨胀是无法预料的,联邦银行的银行家一再引用德国发生过两次严重通货膨胀的教训,但这种比较非常可笑。那两次通货膨胀均发生在战争失败后,德国一片废墟,能用马克购买的东西都遭到破坏。我们怎能用当时的局面和今天作比较?何况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通货膨胀,并不是需求型通货膨胀,而是外在刺激,即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
投机者必须密切关注通货膨胀,也应估计各国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