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学文的唯一笔记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三个方面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三个方面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三个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涉及“行为”;第二个方面涉及“互动”;第三个方面涉及行为的“结果”,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结果。关注“行为”时,我们强调的是“优化”和“权衡”,或者说取舍。优化行为优化是指,在使用资源时尽量多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想要的是什么。因为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优化是必要的。如果某人拥有无限的资源,那么此人就不需要优化。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时间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至少对寿命有限的凡人而言是这样的。即使钱多得花不完,也必须懂得怎样优化。如果决定花一周的时间在犹他州滑雪,那么就不能把这一周的时间花在阿卡普尔科[插图]的海滩上,因此,不管经济收入有多高,你仍然必须取舍。就算是“脸书”(Facebook)的总裁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必须决定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财富——是用接下来的一个月寻找更多投资机会,还是去某个遥远的海岛上度过一个月的假期?即便是他也不可能同时拥有所有东西。即便是他也必须面临取舍。马克·扎克伯格又赚了一亿美元,他该用这一亿美元来做什么?在做这个决策的时候,他就面临着取舍——是把这一亿美元塞在床垫里 还是再投资一家网络公司?或者像以前一样把这一亿美元捐献出去,用于改善纽瓦克[插图]完全失灵的公立学校系统?他面临的选择或许和你面临的很不一样,但是他和你一样必须面对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意味着你必须取舍、必须权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你想要的东西。

除此之外,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能澄清另一个重要却令人迷惑的领域——互动。如果说,经济行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那么经济互动的核心问题就是:不同个体会同时执行大量的、多样的甚至互相冲突的个人计划。资源稀缺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来解决,但我们还需要和成千上万的他人合作,而我们甚至根本不认识他们——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协作过程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就同时展示了经济学的以上两个方面。开车的人需要计划自己的路线;需要决定是否换道;当交通灯变黄时,他们需要决定自己究竟该加速还是减速——做出这些决策时,司机就在进行优化行为,他们做出了选择——根据当前情况,选择自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但是,司机们的行为并不只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过程互相协作。这个充满大量互动的过程不由某一位司机控制(也不由一位中央交通规划员控制!),然而,这过程却神奇地把所有个人决策协调了起来。虽然它并不完美,但大部分人都能成功地驱车到达目的地。

这就要求我们考虑“意外之果”的概念。在交通系统中,每一位司机都希望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每一位司机在行程中都会自行做出决策,并与其他司机保持互动。然而,整体的交通流并不是某个人刻意计划的结果。任何一位司机都不可能独立控制交通流,也没有一位虚构的中央交通规划员在事无巨细地指挥大家如何行动从而保持有序。复杂的交通状况是自发产生的,所有司机“只负责开车”,而他们的行为共同导致了这个“意外之果”。当人们并没有共同目标,只分别追求自身利益时,究竟如何产生有序的结果?——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对它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催生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