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学文的唯一笔记
通货紧缩:证券市场最大的灾难
通货紧缩:证券市场最大的灾难

通货紧缩:证券市场最大的灾难

事实上,通货紧缩现已不复存在。金本位制时期,中央银行为了维护本国货币,有时不得引发通货紧缩,但今天,各国中央银行已拥有自主权。通货紧缩时,货币供给额持续短缺,可利用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少,消费者什么也不想买,因为明天买可能会更便宜;企业也不进行投资,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价格或提供的服务,乏人问津,价格不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崩盘显而易见。

这时只有一样东西有用:现金。我一直批评德国联邦银行,虽然联邦银行没有造成真正的通货紧缩,但他们离通货紧缩很近了。联邦银行把货币地位提升,造成德国人膜拜神圣的马克,但谁膜拜货币,就不会进行消费和投资,因而妨碍了德国创造第二次经济奇迹。

中央银行:利率的独裁者

过去几年中,美国联准会主席格林斯潘成为全世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人。自从他在道琼斯指数达到6000点时表示华尔街过于亢奋后,大家便全神贯注聆听并分析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大家称格林斯潘是利率的独裁者,他的确是,但大家高估他的力量了,因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3个月后该如何控制利率。有太多因素要考虑,包括:工资、原料价格、消费、生产率等。和其他人一样,格林斯潘可以预测经济发展,但他对股票指数飙涨的警告,也只约束了华尔街几天。

如果利率发生变化,对证券市场来说,便意义重大。借着短期利率,中央银行决定银行以何种利率进行金融重整。银行把利率加上获利转嫁给客户。利率是支付货币的价格,利率越高,即支付货币的价格越高,将导致贷款的需求降低;利率越低,贷款的需求越大。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这种途径,控制货币供给额。

如果经济处于衰退或停滞,中央银行就会降低利率,令企业或企业家以较优惠的方式贷款,此时企业负责人会计划新的投资,因为在利率低的时侯,较有利投资。同样地,如果消费者必须支付的贷款利率变低,他们便愿意以贷款来购买房子、汽车或其他消费品。因此,消费品的需求便增加了。

理论上是这样运作,但实际上的情况却是由于经济衰退,企业主看不到需求,也就减缓了投资计划。而来自经济方面的消息很糟,悲观情绪在企业家和大公司负责人中蔓延,在这种环境下,连消费者也害怕失去工作,因此尽量减少支出和负债。

因此从中央银行取得的新资金,并没有用于投资或消费,而是流人股票市场,这种情况出现后,证券交易所的指数上涨,甚至大涨,尽管来自经济面的消息仍然很糟,而且企业的获利和红利下降,而这一过程还可能持续一年多的时间。

只有当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投资和消费才会增加,同时也会带动企业获利。如果经济发展适度,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便不会马上提高利率,而让利率维持在低水准,以免影响经济成长。在此阶段,直接投资和消费也不会占据全部资金,因此流动资金可以继续用于证券市场。随着引人注目的企业获利,股票指数继续上涨,这时基本面也看好,引起投资人对股票指数的幻想,让行情迅速看涨。

20世纪80年代初,自美国联准会成功打消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通货膨胀恐慌后,便一直试图保持这种平衡。

虽然有些波动,美国联准会还是十分成功的维持平衡,这是道琼斯指数史无前例从1000点以下暴涨到超过11000点的原因。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只把1987年10月发生的股票崩盘看成是景气过程中的小小停顿。联准会多次提高利率,加上过度投机,导致2000点的这次崩盘。但崩盘后,联准会降低利率,过没多久,华尔街再次创下新的指数纪录。

只要中央银行能够维持这种平衡,股票就会在波动中继续上涨,下跌趋势也会消失。很多事实都证明这点,因为今天各国的中央银行都有自主权,只要经济面显出一丝过热迹象,就会立即采取最简单的步骤加以控制。

同样,当经济面临衰退威胁时,也能立即降低利率。但如果某个时候,中央银行不再能在衰退和过热之间保持平衡,而经济成长失去控制(美国目前就有这种危险),再加上通货膨胀率增加,后果就会相当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通货膨胀失去控制,中央银行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利率。利率提高后,迟早会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影响心理,也影响经济面和证券市场。首先影响的是股票市场,且是负面的方式。由于利率上涨,货币供给额缩减,流动资金渐渐停止流入证券交易所。以融资方式购买股票的投资者,由于贷款费用提高,不得不卖掉股票。此外,较高的存款利率和股票竞争,也使股票指数开始下跌,而且在业界消息仍然有利时,大部分的股票就开始下跌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