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清醒地认识到,你的精神世界只有你一个人,永远都是你一个人。若有人让你依靠,抱着感恩的心态,同样积极地回馈给他依靠,但是永远不要去依赖,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实现精神独立,你才会拥有爱人的能力,因为爱是精神世界的产物,你若精神不独立,何谈产生爱、给予爱?
精神独立的前提是实现经济独立,在经济独立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把它当作一个花园去打理,让它繁荣起来。一旦你成为精神自由的人,你就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患得患失,更不会内心焦灼,不会在孤苦无依的感受中、在无尽的渴望与失望中度过一生。
安全感是你手头的种植术
真正的安全感,是你手上赖以生存的种植技术,是你大脑中的知识,是你对未来的信心,是即使有一天你的地被大水淹了,你依然有随时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底气。
只有别人永远拿不走的东西,才会给你的内心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像钱、房子、伴侣都有可能会失去,这些一夜之间可以失去的东西,是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安全感的。
假设每个人生下来都拥有一块田,我们的父母、老师花了几十年教会我们怎么种田,比如“今天是芒种,可以下秧了”“今天要打农药了,药水的配比是……”但是,没有人跟我们说,每块地的土壤是不一样的,适合种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在你成年后,在建立自己的认知开始,就要学会做自己的老师和父母,进行自我教育。你要研究自己是什么性质的土壤,适合种什么,你要知道自己喜欢种什么,而不是别人希望你种什么。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你掌握了各种种植技术,在种植的过程中感到无比快乐和自信,这时,你离真正的安全感就不远了。
像水一样去生活
你这辈子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修建自己人生的大坝,蓄满水后开闸,让生命之水冲出属于自己的沟渠,然后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当下的需求,灵活地做出调整,跟随自己内心的激情所在,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认真热烈地活着。
为生命负责,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当下很多女孩子对“爱自己”好像有什么误解,“爱自己”并不是指给自己买支口红、买双鞋,用物质来奖励、犒劳自己,这是商家希望的“爱自己”。
真正的“爱自己”,是你懂得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明白你的命运是由生活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选择引领着向前,也同时决定着走向。当你能够把影响你命运走向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被一双双无形的大手推着走,不加抗争地接受被安排的命运时,你才是真正地“爱自己”。
真正的“爱自己”,就是勇敢地为自己的生活作选择,从生活的小事开始独立自主,勇敢地面对选择带来的结果,并勇敢地承担责任,去经历,去成长,努力把命运引领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在这条不断选择、不断前进的路上,肯定会跌跟头、流泪乃至流血,但是你获得的成长必然也是令人欣喜的。你在升级打怪般的快感中不断体验满足、感知强大,就会深深地、不可救药地爱上这样的自己。
当你欣赏自己、爱上自己的那一刻,你的生活才算真正开始。
生活不在乎你的性别
女性归根结底还是要踏踏实实地靠自己的双手,一块砖一块瓦地建立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过程很艰难,也许你会迷茫无助,时常感到孤苦无依,甚至“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这就是生活,你要么主动吃苦,要么被动吃苦。主动吃苦,你会一边哭一边向前走,看到前面若隐若现的光亮;被动吃苦,等待你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和绝望。
一定要给自己一些成长的时间,生活是一个过程。不要去想未来迷茫的事,先做好手边清楚的事,别人怎么看你真的毫无意义,你的生活只跟自己有关。放下面子,通过双手的辛勤劳动改善生活,哪怕送快递或者摆地摊,你努力创造生活的样子非常美。认真地给自己制订一些学习计划和健身计划,并且坚定执行,让身心都健康起来。主动吃生活的苦,不断尝试、折腾,不再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再做梦有人来拯救你。当你哪天不用依附任何人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时,你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和自由。
时至今日,每个女人都要清醒,并且教育你的女儿,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好好地活着,只能靠自己,跟男人一样去战斗,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女人,也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女人而善待你。
爱是精神的“奢侈品”
如果你能消费得起奢侈品,就代表你的物质生产是有盈余的,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后,还有充足的钱来满足较高的物质享受。有人说“爱是精神的奢侈品”,也就意味着你的精神世界的产出已经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并且有充足的盈余,于是你把盈余拿出来无私奉献给别人。所以说,这就是爱。如果你的精神不富足,你是生产不了爱的,或者自己都不够用,又拿什么爱别人呢?
精神贫困的人大概率是没有爱的。导致精神贫困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物质贫困。
一个人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之后,才更容易向上探索,对更高层次产生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最后到达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为什么说“更容易”向上探索而不是绝对,因为有钱却精神贫困的人也很多,一些有钱人只停留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层次,没有向上探索的能力。只是相对来说,在穷人和有钱人之间,有钱人向上探索的概率更大一些。因为衣食无忧,吃喝玩乐时间长了,是会腻的,总要琢磨点东西来满足精神世界的空虚。物质丰富的人有相对好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去探索,而穷人在为下个月房租发愁的时候,除了钱,很难想到其他东西,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构建精神世界,并有充足的盈余为别人付出。
很多女性经常感慨婚姻不幸,后悔当初选择了爱情,没有选择金钱。一是选择金钱是需要能力的,二是她们选择的所谓“爱情”也大多不是爱,更多的是喜欢,以及男女之间的性吸引。在喜欢和性吸引的基础上,如果两个人能共同成长、互惠互利,喜欢才能在今后的岁月里升华为爱情。那些无法共同成长的人,时间久了,喜欢就会消磨殆尽,最终厌倦彼此。毕竟荷尔蒙的躁动是有周期的。所以,那些感叹嫁给了爱情最终却失望的人,要认清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你当初嫁的并非爱情。
年轻的女孩子们,请少看点关于“霸道总裁”的网文,停止幻想,因为你们是最容易被爱情的幌子蒙蔽的人。当你处于物质贫困的状态时,遇到爱情的概率是很低的,极有可能会遇到一个跟你同样物质、精神贫困的人。那些真正精神富裕、有能力爱别人的人,也在寻找精神世界富足、能产出和给予爱的人。
无论男女,如果你向往爱情,最好的途径就是先去爱自己,构建自己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世界,并愿意把精神世界的盈余奉献给他人。只有成为这样的人,你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爱情。即使遇不到爱情,你也是一个精神世界富足、有能力爱自己的人。爱情固然好,但那只是餐后甜点,是生活额外的奖赏,并不是一日三餐的主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放下婆媳之间的道德绑架
我曾收到一个男性的求助,他给我看了他母亲发给他的信息,内容是关于儿媳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儿媳的不满,说她脏乱差,说她跟儿子一起回来令人糟心,也希望儿媳不要觉得为他们家延续了香火,就以功臣自居……然后一口一个“我的儿”“我的小宝”……我能感觉到这个男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非常困扰。
相信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婆媳矛盾,而夹在其中的男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这个男人的痛苦,尤其是在基层社会,血缘捆绑更为紧密,婆媳矛盾更甚。很多年轻人还不知道怎样独立生活,就走进了父母给自己设定的生活模式,结婚生子,然后围绕着孩子展开生活。好的生育观,是两个人格独立的人相爱,决定结婚,共同商定是否生育。而孩子的成长是根据父母的生活调整的,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亲子关系排第二位。
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的衍生品,但在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家庭中,两种关系本末倒置,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孩子是夫妻两人生活的中心、精神的纽带,很多夫妻之间的主要沟通内容就是孩子。可以说,孩子是他们人生里最大的一笔投资。如果夫妻关系不理想的话,女性通常会自然而然地把对夫妻关系的情感寄托转移到亲子关系上,这就是婆媳矛盾的根源。
孩子成年后,母亲无法从情感上割舍孩子,不愿面对一个对她来说很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她。实际上,往往是母亲离不开孩子,不愿意放手,无法体面地从孩子的生活里退出来。一个人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自己的生活,等她老了,精神世界会更匮乏,更加渴望情感寄托,因渴望而滋生的占有欲会促使她本能地想要跟另一个女人争夺儿子的爱。
就像上面案例中那个男人的母亲一样,用亲情、母爱来增加儿子的负罪感,用道德绑架自己的孩子,试图把儿子拉到媳妇的对立面,这种心态是极不健康的。我给这个男人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妻子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影响你们的生活,你要做的,是直截了当地找她说出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你母亲对你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发言权,更没有权利介入。如果她是个体面的人,应该选择另一种让人更加尊重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直接找你妻子沟通,或者抱着更加客观的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背地里制造更深的矛盾。”
一个男人成年后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很难和原生家庭重新建立起干净清爽、遵循成年人交往基本准则的亲子关系,那么他的夫妻关系肯定会受损,甚至破裂,而孩子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婆媳关系的矛盾本身就是男人和原生家庭之间黏糊糊的亲子关系延展出来的矛盾,妻子只是附带受害者。俗话说,婆媳矛盾的背后都有个无能的儿子。很多“妈宝男”家庭的婆媳矛盾尤为突出,亲子关系缺乏界限,父母对儿子控制、占有,这种关系下,夫妻关系如何良性发展呢?
所以,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就要认识到夫妻关系才是第一关系,妻子或丈夫才是这一生陪伴你最长最久的人。如果没有这个意识,最好不要轻易走入婚姻。结婚后,要明确与父母之间的界限,传达一个明确清晰的信息:这是我的家庭,我们家庭内的事务由我和我的妻子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希望你们尊重。传达的过程中,你可能会痛苦或心软,但是你要明白,现在的痛苦是为了以后的愉快相处,父母和孩子一样,会看脸色行事,会根据你的态度来试探你的底线,你到底是想要一次痛还是次次烦恼,就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另外,父母或者公婆是没有义务给你们带孩子的。如果你对父母或公婆有索取、有所求,他们反过来干涉你们的生活,介入你们的矛盾,扰乱你们的小家庭,那只是你们为不能够独立而付出的代价。